建国之初,国家迫切需要疗愈战争留下的创伤,人民亟需休养生息。简言之,和平之得,实属不易。我国亟需保持安定与团结,竭尽全力推动国家建设,以期让民众享有美满幸福的生活。占全球人口四分之一之我中华儿女,如今已安居乐业,这是不争的事实。无疑,这正是中华民族对全人类的贡献。
然而,在建国之初,新中国便被卷入了金日成所发起的朝鲜战争。在这场充满硝烟与战火的冲突中,包括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在内的超过十万中华儿女在朝鲜的土地上英勇牺牲。尽管付出了如此巨大的代价,金日成并未实现其武力统一的目标,朝鲜半岛依旧维持着战前的格局,以三八线为界,南北分治的局面未变。
中国为这场战争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保住了金氏政权。接着,几十年来,我们又年复一年地承担着在诸多方面为他们提供大量援助的义务。如果朝鲜感知中国的情义,珍惜中朝两国“鲜血凝成的友谊”,从而尊重中国,那么我们的付出再多再大也是值得的。可悲的是,人家并不领情,认为你出人、出战、出钱完全是为了你们自己,是应该的。前些年,对中国极力倡导和谋求的“半岛无核化”不仅不听,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地在中国的大门口进行核试验,中国被置于非常尴尬的境地。面对这么一个烫手的山芋,反思几十年来的得失,正如一句俗语所说: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邓小平对这一问题洞若观火,更勇于直面朝鲜当局,大胆提出批评与警示。具体而言,他对朝鲜进行了三次表态,其中一次为尖锐的质询,另两次则是决断有力的强硬言论。
1978年9月8日至13日,邓小平对朝鲜进行了国事访问。在这一期间,邓小平向金日成主席赠送了一件精美的雕花瓷瓶,作为两国友谊的象征。
一次批评
一九七八年九月,邓小平应约访问平壤,进行国事交流。在此期间,他得以参观朝鲜当局斥巨资打造、巍峨耸立、金辉熠熠的金日成雕像。
这座铜像,于1972年4月,为庆祝金日成同志六十寿辰,由朝鲜当局在平壤的万寿山上精心铸就。整体高度,包括3米高的底座,达到23米,其重量超过70吨,且曾全面镀金,熠熠生辉。
这尊雕像从头到脚,究竟耗费了多少黄金?
邓小平并未仅以平淡之语轻轻带过此事。根据相关资料的透露,在临别平壤之际,他毫不掩饰地批评朝鲜将中国的援助挥霍于铸造金像之上,如今竟还敢向我国索求资金。邓小平断然拒绝继续提供援助,并敦促朝鲜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1982年9月,邓小平同志亲自陪同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共同参观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两次断崖式言论
邓小平至少两次对朝鲜发出了严厉的警告。依时间顺序,首度如此强硬的表态源于朝鲜对于军事援助的请求。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金日成派遣了高级助手前往北京,迫切请求军事支援。他们声称朝鲜半岛的局势愈发紧张,韩国军队有北进的企图。随后,他们毫不客气地开列了一份庞大的物资清单,期望中国提供援助。
邓小平勃然变色,断然表示:“分文不取,连面也不愿见!”
邓小平指出,在和平时期,应避免提供军火支持,此举可能导致对方滋长好战心态和依赖心理,从而不利于东北亚地区的稳定与全球和平的维护。
邓小平二次强硬因中韩建交预谋。
在国际局势的演变中,中韩关系逐渐显现出回暖与交流的迹象。我国前外交部长钱其琛曾指出:“中韩建交议题,对于缓解朝鲜半岛的紧张氛围以及维护亚太地区的稳定,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因此,在与韩国的互动过程中,我们始终注重及时向朝鲜方面通报相关信息,以争取其理解与支持。”
杨尚昆
1992年4月,时任中国国家主席的杨尚昆莅临朝鲜平壤,出席金日成主席的八十寿辰庆典。受中共中央的委托,杨尚昆向金日成主席进行了通报,并深入分析了国际形势以及我国的对外交往。他告知金日成主席,我国正在积极考虑与韩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可能性,同时重申我国将一如既往地坚定支持朝鲜的统一大业。金日成主席听闻此言,内心虽感不悦,却并未发作,仅是委婉地表示“请中方再行深思熟虑。”杨尚昆主席回国后,将金日成主席的反馈向中央进行了详尽的汇报。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韩国开启建交谈判的关键时刻,金日成主席选择正式访问我国,行程不仅包括首都北京,还扩展至山东与南京。鉴于邓小平同志年事已高,按常理他已不再接待外国来宾。然而,面对金日成的来访,邓小平同志仍然给予了高度重视,并破例接见了金主席。
1987年,邓小平会晤金日成。
谈到中韩建交,双方分歧很大。金日成抑制着满心的不快,向邓小平提出:“既然你想和我们共同的敌人韩国建立外交关系,那么朝鲜可以和中国的敌人台湾建立外交关系吗?”
邓小平没有丝毫的迟疑,他非常果断地当面表态:
“你们要是和台湾建交那么中朝则断交!”
尽管朝鲜方面坚决抵制,中韩建交的既定事实已然不可更改。在经过深思熟虑后,中共决定采取一种特殊方式,即派遣时任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的钱其琛,携带总书记的亲笔信,亲自前往平壤,向金日成主席进行面对面通报。
钱其琛回忆道,在获得朝方首肯之后,他乘坐空军专机抵达平壤。显然,这并非一次轻松的外交之旅。在机舱内,钱其琛心中波涛汹涌,他陷入沉思,尽管金日成已答应接见,然而对于中国通报的中韩建交事宜,朝方将如何作出回应,仍是个未知数。
钱其琛
北京与平壤相隔不远,专机很快便稳稳降落在了平壤的顺安国际机场。
过往每次踏上朝鲜的土地,机场总洋溢着热烈的欢迎氛围,朝方群众热情洋溢。然而,此次抵达时,飞机却停靠在机场的隐蔽角落,迎接钱其琛的唯有朝鲜时任外交部长金永南。一番握手问候之后,金永南告知钱其琛他另有他行,随即引领他走向不远处停放的一架直升机。钱其琛登机后,只见舱内仅设有一张小桌,他与金永南相对而坐,其余人员则分列两侧。正值酷暑,直升机内仿佛蒸笼,热浪逼人,难以忍受。
直升机缓缓降落在广阔的湖畔。钱其琛回忆说:“一位对地形了如指掌的同志向我透露,此地正是金主席的私人别墅,他每年夏季都会来此颐养天年。”步出机舱,正值上午11时左右,金日成在宏伟的别墅中接见了钱其琛。
钱其琛首先对金日成在百忙之中抽空接见自己表示衷心感谢,并转达了中共中央领导人对他的亲切问候与诚挚口信:目前,中朝两党两国关系正稳步向前发展,中方对此深感喜悦与满足。面对国际形势的持续动荡和不确定性,任何重大变局都可能随时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中朝两党两国间的相互尊重与理解,以及友好合作关系的持续深化,显得尤为重要。关于中国与韩国的关系,随着国际形势及朝鲜半岛局势的演变,我们认为双方进行建交谈判的条件已经成熟。我们相信,这一考虑与决定将得到您的理解与支持。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深化中朝两党两国在长期斗争中培育的传统友谊,全力支持朝鲜的社会主义建设与自主和平统一进程,并推动朝鲜半岛局势的进一步缓和,促进朝美、朝日关系的改善与发展。
金日成闻言,陷入片刻的沉思,继而坚定地表示:“我们深知,中国有权独立、自主、平等地塑造其外交战略。我们承诺,将不懈努力,深化与我国的友谊纽带。无论前路充满多少挑战,我们都将坚定不移地捍卫社会主义道路,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
钱其琛留意到,金日成审视了他带来的礼物——九龙戏珠玉雕与鲜甜荔枝,随即便送客告别。钱其琛回忆道:“在我的印象里,那次的会晤,是金主席在历次接待中国代表团中最为短暂的一次。会面结束后,也没有依照惯例举办宴会款待。”
金永南外长陪同钱其琛共进简餐,随后钱其琛乘坐直升机返回平壤,向主办方道别,随即登机返京。临近傍晚五点,钱其琛立刻驱车前往中南海,向中央领导人进行了汇报。钱其琛感到如释重负,在回忆录中写道:“此次中央委派我拜会金主席的任务,至此圆满完成。”
在会晤钱其琛之际,金日成虽口称“我们深知中国独立、自主、平等地制定外交政策的立场,我们亦将持续致力于深化与中国的友好纽带”,然而事实表明,这不过是政治外交的常规用语,其内心实则充满不悦。根据中国驻韩国首任大使张庭延的回忆,1992年7月15日拂晓,钱其琛乘坐专机从北京启程前往平壤,抵达后却遭遇金日成的冷淡接待。更为严重的是,当金日成从外国新闻中得知“中韩建交”的消息时,情绪激动至极,面色铁青,甚至威胁要在台北设立办事处等采取报复行动。朝鲜方面更是对中国在“抗美援朝”中的立场提出质疑,称其为虚假,并声称其真实目的在于“保卫本国领土”。
随后,金正日曾高调宣称,若朝鲜爆发战事,周边的强国无一能够幸免于难。金氏的言辞,其意自明,无需多言。
在个人迷信登峰造极举世罕见的朝鲜,邓小平对以金日成雕像为标志的个人迷信敢于一针见血地提出批评性诘问;在对待朝鲜要求巨额军援经费问题上,断然予以峻拒;在中韩建交问题上,当金日成提出朝鲜与台湾建交设问时严厉的回答,这些都是很不简单的,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也是别人不敢想、不敢说的。对如此重大、棘手的外交问题,邓小平要言不烦,三言两语就阐明了立场,表明了态度,说明了问题,由此可见其作为政治家非凡的胆识和魄力。
配资网上配资网站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