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漠长风掠过科尔沁草原,北京的无影灯在千里外亮起。当48岁的蒙古族汉子在奈曼旗人民医院顺利出院时,他或许不知道,自己左肩那台毫米级精度的微创手术,承载着京蒙两家医院十六年的深情厚谊。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关节外科艾笛副主任医师再度奔赴奈曼旗人民医院,与当地医生共同完成了该院首例肩关节镜下骨性Bankart损伤修复术。精湛的手术刀划出的不仅是患者康复的希望,更掀开了京蒙医疗帮扶新篇章。
精准帮扶:从“输血”到“造血”
手术台上,艾笛医生的手指在关节镜器械间游走,显示屏上清晰地呈现着肩关节盂的骨性缺损。三周前因外伤肩关节脱位的奈曼旗患者,此刻正接受北京最前沿的微创技术治疗。关节镜探入肩关节,修补肌腱,固定骨折,所有操作都在几个钥匙孔大小的切口内完成。当最后一道缝合线打结,手术室响起掌声——这掌声不仅为填补技术空白,更为十六年帮扶结出的累累硕果。

时光回溯到2009年。当第一批北京世纪坛医院专家跨越600公里抵达奈曼时,这里还是医疗资源匮乏的边疆旗县。十六年风雨兼程,十五批专家团队如候鸟般往返京蒙,累计接诊患者约6万人次,开展教学查房1200余次,完成手术近1000台......一串串数字背后是200余名奈曼医护在北京世纪坛医院的进修足迹,是“师傅带徒弟”的手手相传,更是从“飞鸽传书”到“扎根育种”的帮扶智慧。
跨越千里: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不仅要送来技术,更要留下技术。”北京世纪坛医院常务副院长姚琦教授如是说。这条帮扶之路,走过姚琦教授带队义诊时被农牧民层层围住的清晨,走过姜双鹏医生在“科技部根在基层”调研中踏遍奈曼乡野的黄昏,走过奈曼旗人民医院魏永胜院长参加世纪坛医院110周年院庆时紧握的双手,更走过艾笛医生六个月驻扎期间留下的无数个“第一”。

从首台膝关节镜下前十字韧带重建术,到首台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再到如今的肩关节镜下骨性Bankart损伤修复术,每一个“第一”都是技术火种的传递。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统筹指导下,更是将帮扶从临床技术提升至科研创新的新高度。2024年,我院姚琦教授与魏永胜院长联合申报的“防风方剂治疗骨关节炎作用机制研究与骨关节炎阶梯治疗示范推广”成功获批,让草原道地药材与现代医学碰撞出火花,实现了奈曼旗人民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零的突破”。
惠民愿景:从“精准帮扶”到“智慧医疗”

如今的奈曼旗人民医院骨科,已从当年只能开展常规手术的普通科室,成长为拥有关节镜微创技术、髋膝关节置换技术、复杂骨折诊治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区域医疗中心。患者不再需要奔波赴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北京三甲医院的优质资源。这种变化正如当地牧民所说:“北京的医生带来了好医术,更带来了新希望。”
随着两院合作驶入智慧医疗新赛道,远程医疗让两院专家可随时隔空会诊,人工智能辅助诊疗让疾病治疗更精准,机器人手术规划让复杂手术变得举重若轻。未来,北京世纪坛医院将继续以“组团式”帮扶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以“智慧医疗”构建“永不关门的诊室”。
十六年,足够让一棵树苗长成参天大树,也让医者仁心在草原生根发芽。当一批又一批世纪坛专家完成手术踏上归途,他们留下的不仅是患者康复的微笑,更是一颗又一颗即将破土而出的希望的种子。京蒙两地的白衣天使们,正在用仁心仁术续写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让健康中国战略的阳光照耀到奈曼旗的每个角落。
专家出诊信息
关节外科骨肿瘤科



来源:关节外科 骨肿瘤科
作者:姜双鹏
荐稿:张良 宋红星 陈国强
排版:李春慧
责编:范晓 张洁


出品
北京世纪坛医院宣传中心
专栏入口
配资网上配资网站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