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曾经高瞻远瞩的认知到“流水不腐”的自然现象,而古代的中医也高屋建瓴的开创了“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虽然,现代一般都将清代名医王清任作为“活血化瘀第一人”,那是因为王清任专注于活血化瘀。但是最早使用活血化瘀方药的,还是医圣张仲景。只不过,医圣张仲景是全科医生,内伤外感他都全都能看,而且留下的《伤寒杂病论》中所载经方也是涵盖了很多方面,因此,“一个医圣张仲景,就是一所全科医院”。
医圣张仲景也是非常重视“流水不腐”这个概念的,因此也留下了一些活血化瘀的经典名方,比如抵挡丸、大黄䗪虫丸、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红蓝花酒……而且这些经典名方,在现代也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临床作用。不过在这一众良方中,桂枝茯苓丸是现代临床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个方子,而且它的药性平和,在临床中备受医患喜爱。
桂枝茯苓丸出自《金匮要略》,全方由“桂枝、茯苓、牡丹皮、赤芍药、桃仁”五味中药组成,由于现代有中成药,原方剂量就不再赘述。从药物组成来看,全方能够活血化瘀的中药,其实只有“牡丹皮、赤芍药和桃仁”三味中药。那么,桂枝茯苓在全方又主要扮演什么角色呢?其实,桂枝温通经络,增强阳气,还能调节气血运行和改善血液循环和水液循环问题;而茯苓渗湿健脾,化瘀与除湿并行不悖。这样一来,桂枝茯苓丸不仅能够活血化瘀,还能消除肿块,成为后世医家推崇备至的经典名方。
桂枝茯苓丸原本在《金匮要略》中是用于治疗妇科疾病的,因此,在相当长的历史长河中,桂枝茯苓丸主要在妇科领域大显身手,但现代临床中,却发现桂枝茯苓丸还有更多可能,如果只是把它限制在妇科疾病的领域,那确实是“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了。现代临床研究发现,桂枝茯苓丸除了可用于治疗妇产科疾病之外,还可用于治疗精神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外科疾病,皮肤科疾病[1]。
临床研究表明,桂枝茯苓丸可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卵巢囊肿、乳腺增生;慢性附睾炎、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肝囊肿、肝硬变、脂肪肝、慢性糜烂性胃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主动脉粥样硬化;冬季难治性高血压诸病;脑梗死、脑出血、偏头痛;肺原性心脏病、支气管哮喘;尿潴留、尿结石、肾功能不全、紫癜性肾炎;甲状腺肿大、黄褐斑、高脂蛋白血症、肩周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等多种疾病。
桂枝茯苓丸自从被应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和卵巢囊肿等疾病之后,它的“抑瘤消囊”作用就藏不住了。因此,现代药理对它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结果发现,桂枝茯苓丸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最终抑制肿瘤细胞生长[3]。这就充分说明,古代治疗癥瘕疾病的良方,在现代临床中,发挥“抑瘤消囊”的作用,并非虚言。
经方大家王付认为,桂枝茯苓丸在临床中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泛,除了妇科疾病以外,还可用于辨证治疗肿大增生性疾病或癌变(如肝肿大、脂肪肝、肝硬化、脾肿大、前列腺增生、脂肪瘤等疾病),以及治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心脑动脉硬化、房室传导阻滞等疾病),在这些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疼痛,肿胀,舌质暗或瘀紫,苔薄白,比较符合桂枝茯苓丸的辨治要点[4]。
总体来说,桂枝茯苓丸这个中成药,消除囊肿肌瘤的作用,堪比手术刀,合理用药,囊肿和肌瘤消失了,身体也就更好了。虽然桂枝茯苓丸属于活血化瘀的方子,但是却药性平和,又加上使用丸剂,可长期使用。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孕妇和经期女性,不宜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偶尔会出现胃脘不适和隐痛,但一般停药后会自行消失。
参考文献[1]张天婵,刘颖,张梦颖.桂枝茯苓丸药理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5,27(2):190-195.[2]徐路,张琦.桂枝茯苓丸临床应用概况[J].河南中医,2015,35(9):2031-2034.
[3]许瑞青,曹保利.桂枝茯苓丸的抑瘤作用研究进展[J].辽宁医学杂志,2012,26(6):302-304.[4]王付,王林玉.桂枝茯苓丸方证思考与探索[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7):2618-2620.
配资网上配资网站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